看到拇外翻的图片,很多女生不敢穿高跟

昨天是全国爱足日,是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提议设立的(5月29日,取“我爱足”之意),今年是第一个。

全国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常委、浙医二院骨科足踝外科负责人苗旭东主任医师说,现在很多人不注意保护脚,人一生的走动量可绕地球4圈,足部是站立和运动的根基,但很多与之相关的疾病发病较缓慢、隐秘,所以,较少引起人们重视,等到病变严重后再治疗,往往耗费高、疗程长、过程痛苦。

穿了20年高跟尖头皮鞋

大脚趾把二脚趾顶了起来

苗主任最近诊疗了一位女病人:“她40多岁,一副白领女性的打扮,一身裁剪精致的职业套装,但脚上却不搭调地穿了一双宽松的布鞋。她脱下鞋子,我才发现她的脚趾已经严重变形。正常的脚趾都是往前长的,她的大脚趾却斜着长,斜插到了二脚趾下面。大脚趾和脚背相连处关节则往外突出,又红又肿,一碰就痛。这是典型的严重拇外翻病里的拇囊炎急性发作。”

苗主任仔细问了这位女士的病史,才知道她这病是高跟尖头皮鞋穿出来的。

她爱买漂亮的高跟鞋,从20年前起,日常就穿高跟尖头皮鞋。她在一家大公司上班,平时都是高跟皮鞋配套装,下了班,她还要换上鞋跟更高一些、细一些、鞋头更尖一些的鞋子,美美地走一圈。为了瘦身,她有时下班还穿着高跟鞋走回家,每次总要走个一万多步。

“我家里总有个百来双高跟鞋。”她告诉苗主任。

两年前,她走路走多了开始觉得前脚发痛,当时大脚趾斜得还没这么厉害,她也没太在意,用冰敷敷,涂涂外用的药油,仍旧熬着穿高跟鞋。

“我当时看大脚趾是有点斜了,但我想这不正好符合尖头鞋的形状么,如果就这么定型了也蛮好的,我以后挑鞋子更方便了。”

后来,她的大脚趾斜得越来越厉害,和脚背相连处越来越往外突,二脚趾也被顶到了大脚趾上面,不仅没有变成她期望的“尖头鞋的形状”,连一般的皮鞋也没法套进她变得又宽又高的前脚部分,穿进去剧痛无比。她只能穿非常宽松的布鞋或拖鞋。

苗主任给那位女士做了矫正手术,并告诫她,以后再不要天天穿皮鞋了,尤其是鞋跟太高的,不能作为日常穿着用鞋。

青少年发育期、女性更年期

要特别注意预防拇外翻

苗主任说,赤脚的情况下,脚趾是呈扇形的,穿了鞋子后,脚趾的排列会随鞋形改变。穿高跟尖头鞋时,脚趾都呈倒扇形内收,且重力都集中在前脚部位,久而久之,脚趾就会被压得变形,引起大脚趾外翻。

“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、逐步形成的,但后期治疗很麻烦的足病。在拇外翻的前期,就是前脚部分有一点感到疼痛不舒服了,就不要再硬穿高跟鞋了。”

他说,如果到了中晚期,不管穿什么鞋走路都已经很痛了,那么要做拇外翻矫正术。根据不同畸形做的手术不一样,有的可以用微创手术,有的还要切开,做肌腱的松解和截骨手术,严重的还要做关节融合手术。

如果不治疗,一开始仅仅拇外翻,后来会逐步发展成大脚拇趾骨性关节炎,造成继发的第二到第五脚趾的畸形,甚至还会引起踝关节、膝关节、髋关节的力学改变、脊柱的畸形,等到人老了,会感到身体关节到处疼痛,生活质量很差。

“除了爱穿高跟鞋的女性,拇外翻还有个高发人群,就是正处发育期的青少年。身体发育得太快,脚的骨组织、肌肉可能一时跟不上,再加平时运动量一般比成人更大,脚趾也很容易被压得变形。”

苗主任说,足部步行时承受的重量是体重的1.5倍,跑步时可以达到体重的3-4倍。他曾经接诊过一位初二的男孩,身高已经长到1.78米,爱打篮球,但脚部发育得不够好,拇外翻还伴有轻度的跖内收畸形。苗主任建议他父母要给他加强营养,跟上他发育的步伐,男孩也不要过多从事过于剧烈活动,以免给足部太大压力。

苗主任列出了一些防止拇外翻的建议:

从年轻时起,女性就尽量少穿4厘米以上的高跟鞋,也不要穿太紧太尖的鞋子。

适度控制体重。足部承重是体重的倍数,如果体重过大,会造成足部内在肌的劳损疲劳,久而久之脚会被压宽,增加患拇外翻的风险和几率。

女性到了更年期以后,雌激素含量下降,会造成全身韧带的松弛,脚的负重承受能力也随之下降,此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自己脚形的鞋子,预防拇外翻的风险。

注意正确的运动方法,不要太快太剧烈,不要持续负重。有些女孩子为减肥暴走,会增加足病的几率,对于平时不太长时间运动的人说,每天走-步就可以,一万步已略偏多了。

大学生踢足球前不做热身

被一铲铲得踝关节韧带撕裂

浙医二院足踝外科的吴永平副主任医师说,剧烈运动前不做热身,容易造成足踝损伤。

他刚为一位19岁大学生做了软骨移植手术。这位大学生爱踢足球,有一次他赶到球场时,大伙已经踢开了,他火急火燎地换了衣服,也来不及做任何准备活动,就上场了。

踢到十几分钟,足球到了他脚下,对方球员飞奔过来铲球,结果他抬脚不及,被铲到了右踝关节。他摔倒了,踝关节顿时肿胀起来,疼得走路也走不了。

他被送到浙医二院看急诊,经X光片和磁共振检查后,发现前距腓韧带撕裂加软骨损伤。

“虽然没有骨折,但这种伤比骨折还麻烦,软骨是不能真正实现再生的,修复能力比较差,他的软骨损伤最多恢复成纤维软骨或疤痕软骨,比原来的软骨抗压能力就差了,以后运动会经常发生疼痛。”吴永平医师说。

这名大学生先在床上躺了6周,之后可以下地,但观察了一年,踝关节还是经常疼痛,因为他的软骨修复不佳。最后他只能再做软骨移植手术,从膝关节移植一块软骨到踝关节。这样效果也不会太好,并且正常的膝关节也遭到了破坏。

其实,如果他能在踢足球前做充分的热身运动,提高踝关节的灵敏度,这种被铲到的几率就会小得多。关节灵活了,对方踢过来时,踝关节韧带会本能地快速反射,是可以避得开的,即使被铲到了,受伤程度也会相对轻一些。

吴主任经常会碰到这种因为运动前没有热身结果酿成大伤的年轻人,特别是喜欢足球、篮球等对抗性比较激烈运动的,还有一些做跳高、跳远等踝关节要猛然用力运动的。

吴主任说,在进行激烈运动前,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,准备工作起码要做个5-10分钟,可以做脚背的钩起-拉伸、小腿前踢-后钩、压弓步等动作,每个动作做上3分钟。

还有一个对踝关节特别好的热身动作,就是参加对抗运动前,两个脚跟着地,脚尖翘起,像鸭子那样走上十几二十米。

扭伤一次后就会经常扭伤,这是为什么?

足踝外科的曹乐博士说,造成损伤以后,规范治疗很重要,不然会新伤变陈伤,陈伤不肯好。

他有位病人,中年男性,一开始因为打羽毛球时不小心,扭伤右脚踝。当时自己做了冰敷,觉得疼痛还可以忍受,肿得也不是太厉害,医院,回家了。

之后,他也没有休息,虽然脚是有点痛,但忍忍,似乎问题也不大。这样过了两三个月,好像脚伤康复了,没什么症状。

可是,他却从此落下了一个毛病,就是变得平时经常会崴脚,走稍微不平的路,也崴;走夜路,也崴,更别提打球的时候了。

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五六次,才去浙医二院看脚。

曹博士让他做了磁共振检查,显示韧带完全断裂并且有部分吸收,已经发展为陈旧性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。

如果现在需要彻底解决经常崴脚的问题,他就得做肌腱转位移植或加强缝合手术。如果不做,他以后还会反复地崴脚,踝关节外侧走路时还是会不稳。一次简单的扭伤,变成了让人头大的问题。

“踝关节扭伤之后的保护是很重要的,保护得好,韧带撕裂会自己复原一些;但是如果不保护,反复拉伤,韧带自己就长不好了,踝关节外侧的稳定结构就会减弱,从此形成踝关节的外侧不稳定。”

曹乐博士说,踝关节扭伤,如果想自己治疗,一定要记住RICE原则,即休息(rest)-冰敷(ice)-加压包扎(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
治疗白癜风去哪里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ehoqh.com/jbwh/904.html

首页|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