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,“吃好”已经不再是奢望。鱼、肉、海鲜等食材成为百姓餐桌的常客。然而,被人们戏称为“富贵病”的糖尿病也找上了门。年,一家国际机构曾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,结果显示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约有4.25亿人,其中,20岁至79岁女性患病率约为8.4%,男性患病率约为9.1%。
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了快速增长趋势。同样为年的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20岁至79岁人群中,糖尿病患者约有1.亿。“管住嘴、迈开腿”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。
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悲剧
今年45岁的李先生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,每当说起患病原因,他总是用“后悔莫及”来形容。8年前,李先生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不慎伤到了脚踝关节,手术后在家中卧床休息。期间,不少朋友、亲戚来家中探望他,为了招呼客人,无法下地行走的他购买了许多碳酸饮料存在家中。
因为购买饮料太多,李先生就以饮料代水饮用,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,他没有喝一杯白开水。当他伤势康复,回归工作时,忽然发现身体有了异样感觉。他说:“上班时,我的饭量很大,而且一会就饿。喝水也多,体重减轻明显。单位的老同事说这些症状可能是血糖过高导致的,一检查我果然患上了糖尿病。”
当时的就诊医生惋惜地说:“这么年轻,因为喝碳酸饮料损伤了身体,太不应该了。”后来,李先生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控制血糖,每天定时定点喝药,再用中药汤剂、丸剂调养,他的身体才慢慢好转。“医生要求我要非常注意身体,要学会‘忌口’,能锻炼一定要锻炼。”李先生说。
当刚刚参加工作的小李拿到人生第一份薪水时非常高兴,想要请最疼爱他的姥姥去高档餐厅“搓一顿”,然而,他在挑选菜单时犯了难。“姥姥是一位老糖尿病患者了,对吃饭要求很高,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,平时基本在家中吃饭,为她选择食材真是一大难题呀!”小李挠着头说。
小李的困扰也是许多糖尿病人的苦恼。高油、高脂以及高盐、高糖饮食已经基本“告别”了糖尿病患者的餐桌。“包里总放着药,走到哪里都要惦记着吃药;到了饭店叮嘱厨师不要放糖、少放油,这都成了模式化人生了”,说到这里,李先生发出一声叹息。
遗传不是借口,病是“吃出来”的
医院内分泌病房中,正在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不在少数。因为每天都要与“糖友”们打交道,他们的痛苦被医生王少莲主任看在眼里。
王少莲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、中西医结合科主任,她的主要工作就是治疗前来求诊的“糖友”。她认为,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、运动量减少、生活作息紊乱,都以成为糖尿病高发的诱导因素。她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,虽然没有罹患糖尿病,但人体糖调节能力完全正常的人数只有38%。因此,通过饮食摄入高糖、“拒绝”与适量运动相伴,并非一个明智选择。
在王少莲主任的诸多患者中,有一位年仅32岁的年轻人,因查体时发现血糖过高,医院就诊。原来,这位年轻人是一位创业者,自己开办了一家小型公司,由于业务繁忙,加班加点工作、以外卖为食成为了生活常态。长此以往,他患上了1型糖尿病。根据病人特点,王少莲采用了二甲双胍等西药控糖、中药调理的方法,让年轻人的血糖稳定了下来。“通过治疗,即便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,生活再这样长期不规律,你仍然会有病势加重的可能。”面对王少莲的“红牌警告”,年轻人表示一定会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。
“我们知道,许多人患上糖尿病有遗传因素作祟,但更多还是‘吃出来’的病。比如这位年轻人,他并没有糖尿病家族史,完全是后天因素,这是可以避免的。”王少莲主任强调,遗传因素只是赋予个体一定程度的疾病易感性,其实并不足以致病,一般还是在环境因素作用下,多个基因异常的总体效用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。
不当观念是治疗糖尿病的“绊脚石”
也许正是认识到了疾病的可怕,各国人士也都做出了积极努力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就曾在白宫发起了“种菜运动”,号召大家多运动、多食绿叶菜,并起到了一定宣教效果。
不少人认为,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那些并发症。王少莲主任却认为,早发现、早治疗,积极应对,并发症也不可怕。
不久之前,一位16岁的女孩因为酮症酸中毒而向王少莲主任寻求帮助。因为她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,王少莲主任仔细询问了她近期的生活习惯。定时定量服药、药物在有效期内……几乎一切正常,这让王少莲有些摸不着头脑。后来,女孩偶然说起自己吃了一个星期的外卖,这才让医生恍然大悟:“饭店里出售的饭菜会有高盐、高糖的情况,患者由于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盐分,平日缺乏运动,这才出现酮症酸中毒的症状。”
王少莲主任说,不重视、不正视疾病,任其发展,是错误的观念。在医生指导下,患者的配合,可以达到让并发症不发生。当病情进展,人体会出现相应器官受损的症状,眼睛、脚部、心血管、肾脏等都是“危险区域”。
“我们在临床中有很多实例,只要积极治疗,就能够降低并发症带来的危害。当然,也有一些‘反面教材’,比如患有糖尿病足的人不接受正规治疗,最终只能选择截肢的悲剧。”
糖尿病和并发症都不可怕,积极、正确的治疗才是王道。作为普通人,该如何防治糖尿病?王少莲主任建议:先动起来。
王少莲·主任医师
王少莲,中西医结合科主任,内分泌科副主任,主任医师,医学博士,山东大学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、潍坊医学院、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。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情绪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;山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青年委员;山东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副主委。
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,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、甲状腺疾病、内分泌性高血压、骨质疏松、肥胖、垂体瘤等疾病的诊治。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治疗糖尿病蛋白尿、糖尿病神经病变(包括头痛头晕、复视、嗅觉减退消失、听力障碍、耳鸣、胃肠功能障碍、小便无力、失禁等等)、糖尿病关节病变、糖尿病足早期等。有效预防了糖尿病患者进展至尿毒症或截止、失明等严重阶段。
发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,SCI论文2篇,课题主研2项,参研5项,包括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。
门诊时间:周二全天(糖尿病多学科门诊--诊室);周四全天(内分泌专家门诊--诊室)
预约就诊咨询电话
-
初次排版、校对:陈尔东
二次审核:王少莲
最终审核:赵梅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