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世界卫生组织年报告,全球有3.6亿听力残疾人,占全球总人口的5.3%。听力残疾中50%可通过初级耳科保健加以预防和避免。现代人有不少生活习惯,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损伤着我们的听力,比如频繁掏耳朵、耳机常相伴、使用手机不当、长期泡吧接触高分贝噪音、通宵熬夜以及过度劳累等。 一、耳机常相伴?帮手变“杀手”
如今,耳机成了不少年轻人形影不离的物品,但如果使用不当,很可能变为耳朵“杀手”。据权威机构统计,青少年经常长时间收听大音量的MP3,耳聋可能要比父辈提早30年。
耳机作为一个声源,非常靠近鼓膜,长期不间断刺激会使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受损,导致噪性耳聋和耳鸣。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耳机听力更受伤。
避免损伤有办法。
1、掌握“60-60”原则,即听音乐时,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%,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。当背景噪音高达85~分贝,需盖过背景声,音乐的音量往往高于分贝,易使听力受损
2、少听刺激性强的音乐,如重低音和强高音音乐
3、选择合适的耳机,一般,头戴式耳机比耳塞式耳机好,因为使用前者时,声音经过外耳的缓冲。所以,听同音量音乐,耳塞式的音量高7~9分贝
4、跑步时不要听耳机,音乐的节奏会影响跑步的步伐,影响大脑的血流,使人易于疲劳。另外,跑步时,耳部供血量减少,易受声音损伤。有研究报告称,有氧运动时,戴耳机听声音大的音乐,声损伤的危险性翻倍。
二、“煲电话粥”
现代都市人联系日益频繁,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。有些人打起手机常常几十分钟甚至超过1小时,容易对听力造成损伤。
最近,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美国耳鼻喉科大会上,有研究人员报告称,使用手机超过4年、每天使用手机超过1小时的人,耳朵对高频声音的听力明显下降。经常打手机的人如果出现耳朵发热、发胀或耳鸣等症状,说明其听力已经出现了高频损害。
近年来,耳聋患者呈年轻化的趋势。一些青少年因长时间打手机,造成耳部血管痉挛,影响了局部供血,导致神经性耳聋。因此,打手机应长话短说,一次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,并且要注意将手机耳机调到适当音量接听电话。
三.夜夜“泡吧”?噪音性听力减退
许多年轻人平时周末没事,喜欢和朋友去泡吧,跟着强烈的音乐放松自己。对于酒吧所放的动感音乐,耳朵本身也有抵抗反应,但是,这种抵抗还是经受不住高音频、强音、长时间的持续轰炸。研究表明,37%的听力残疾与噪声损害密切相关。噪音会缓慢地损伤人的听力。长期在高噪音环境下生活,极易造成噪音性听力减退,再加上熬夜、吸烟等刺激因素,有可能造成突发性耳聋。另外,酒吧里普遍缺氧,耳朵缺氧就会引发炎症,并且会导致耳部血管硬化。
另外,高强度的脉冲噪声刺激,会瞬间导致听力损害。如果人体长期处于噪音的环境中,就会让听神经长期处于极度兴奋中,造成内耳毛细胞的劳损,并引发中枢听觉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,出现听力紊乱,进而发生耳鸣、耳聋等听力下降问题。因此,请减少去酒吧的频率,尤其是噪音很大的酒吧。
四.不正确挖耳?小心耳道感染
生活中,我们经常看到,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、小铁钉、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,并说为了舒服。其实,这么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,重则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。那么,我们又该如何正确挖耳朵呢?
1.活动下巴使其自然排出
耳垢是脱离掉外耳的皮肤和灰尘等混杂在一起的东西。有干燥型和湿润型,量也根据个人不同。听说受环境影响,在灰尘多的地方呆久了,量就会增多。耳垢通常是下巴一活动就连动外耳道,自然就会排到耳外。清耳的基本是将排到外面的耳垢和在耳眼周围的耳垢轻轻的擦掉。完全没有必要从里面勉强的抠出来。
2.可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,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;也可以用耳道勺轻轻地将耳屎掏出来,如果耳屎太多难以掏出,医院请医生处理;如果耳道发痒,可用手指轻轻按揉外耳道前的耳屏。
3.清耳时尤其要注意身边孩子
在耳鼻科就诊的患者中,有时能看到耳朵出血,耳朵鼓起来的,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大人在清耳时孩子撞过来了,另外还有许多是因为清耳时孩子乱动造成的。所以清耳时还请考虑一下周边的安全情况,为孩子清耳时更要格外注意。
五.压力过大?小心突发性耳聋
各种各样的压力也是导致听力下降的原因之一,现代社会各年龄段人们各方面压力越来越大,学生升学、白领争创工作业绩、社会竞争力,使人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。压力、疲劳、情绪激动等因素导致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,内耳微循环的小动脉痉挛、收缩,导致内耳缺血、缺氧,造成内耳病变,导致内耳感音部分的损害,引起听力下降。人们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的话极易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出现。突发性耳聋,是神经性耳聋的一种,多为突然一侧耳朵听不到,可能同时伴有耳鸣、耳朵闷胀的感觉等。
六.慎服抗生素,小心药物性耳聋
有耳毒性的药物临床约有90余种,尽管这些年这个问题得到重视,但药物性耳聋依旧是后天性耳聋常见原因的第一位,每年大约有3万人左右因药物使用不当发生听力下降,小耳多见,大人也有发生。最常见的是氨基苷类抗生素,其他有抗肿瘤药物、利尿剂、抗炎止痛药等。请遵循医嘱谨慎服用。
七.器官衰退,关爱身边老人
人到老年,肌体各器官功能都会衰退,听觉器官也一样,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老化。人到60岁左右,大约有30%会对高频的尖细声产生听力困难,到了80岁左右,50%~70%的老人存在高频听力损失。再加上老人容易有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疾病,间接导致内耳、耳神经的病变。我们可以通过治疗这些疾病推迟听力下降的时间,减少可能加速听力减退的因素,如噪音等。
七种情况提醒您肯能有听力减退的情况发生:1.与人说话时经常“打岔”,答非所问;2.经常侧着脸与人说话;3.说话时非常注意对方口型;4.有家人抱怨看电视时声音开得非常大;5.说话声音很大;6.经常要求别人重复所说的话;7.要求别人站在他的一侧说话。出现上述情况时老人的听力可能已经下降了,白癫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北京白癜风专业医院